概述:肝
棘球蚴病又名肝
包虫病,是犬绦虫(棘球绦虫)的囊状幼虫(棘球蚴)寄生在肝脏所致的
寄生虫病。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(E.granulosus)、多房性棘球蚴(E.multilocularis)或泡状棘球蚴(E.alveolaris)所引起。肝
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:一种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卵
感染所致的单房性
棘球蚴病(即包虫
囊肿);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绦虫
感染所引起的
泡状棘球蚴病或称滤泡型肝
棘球蚴病。临床上多见单房性
棘球蚴病。
肝棘蚴球病(hepatic echinococcosis)又称肝包虫病(hepatic hydatido-sis),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。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有两种类型,即由细粒棘球绦虫(亦称犬绦虫)虫卵感染所致的肝囊性包虫病(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,HCE),约占97%;由多房棘球绦虫(狐、狼绦虫)虫卵感染所致的肝泡性包虫病(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-cosis,HAE),约占3%。分布于亚洲、非洲、南美洲、中东地区、中欧地区、北美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,中国西部属包虫病高发地区。
狗是犬绦虫的主要终末宿主,而羊、牛、马、人是中间宿主。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,虫卵随粪便排出。人误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脱壳而出,穿肠黏膜小静脉进人门静脉血流,首先在肝脏(约占75%)寄生,部分可随血流到肺脏(约占20%),通过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可播散至全身(腹腔、脾、 肾、脑、骨、肌肉、眼眶等),寄生并发育成包虫,多脏器多发约占8%~10%包虫囊肿的病理形态结构分为内囊和外囊,内囊为包虫的本体,其内层是较薄的生发层,可产生原头节和生发囊,外层是白色透明状多层角质层,状似粉皮样。外囊则由于肝组织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内囊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,病程久时外囊肥厚并常发生钙化。
出版社:人民卫生出版社
作者:潘承恩(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)
】描述为:"> 肝棘球蚴病(echinococcosis of the liver)又称肝包虫病(hydatid disease of the liv-
er),系绦虫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。细粒棘球绦虫(echinococcus granulosus)寄生在狗体内,是终宿主,人、羊和牛是中间宿主。人与人之间不传染。
肝棘球蚴病(echinococcosis ofliver)亦称肝包虫病(hydatid disease ofliver),是棘球属绦虫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,其分布广泛,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,在我国则以西北、西南各省区流行最广。本病以畜牧地区流行为主,能够导致人畜感染的棘球绦虫主要有两种:
①细粒棘球绦虫;
②多房棘球绦虫,亦称滤泡棘球绦虫,临床以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型肝包囊虫病多见,约占98%。